Kuo-Hsing Lai
Photography
城市文化-集體創作藝術-塗鴉 Urban Culture - Collective Creation Art - Graffiti
(獲獎:美國IPA,國際攝影賽「專業組」)
塗鴉早於一些文明古國如古西臘和羅馬帝國便有存在。
1960年,攝影大師Brassaï出版了一本名為《Graffiti》的書籍,這是他研究塗鴉藝術30年的成果,這本書不斷地再版。書中將塗鴉視為一種短暫的、粗糙的、原始的藝術形式,連畢卡索也曾參與其中。這應該是第一次,將塗鴉當作是一種藝術談論。
塗鴉藝術家們在巴黎的塞納河岸、羅浮宮和龐畢度中心的圍欄上,或是Stalingrad/La Chapelle寬廣的地面上作畫。漸漸地這股塗鴉風氣,伴著嘻哈風潮吹到了郊區。巴黎也成了許多歐洲塗鴉藝術家,如Shoe、 Boxer、Lord Anthony Cahn、Tedys、Mode 2......等人聚集的地方。甚至連美國的塗鴉藝術家,如Jonone、Futura 2000、T-Kid和A-One等也前來巴黎作畫。
「塗鴉」一詞是來自所謂的「黑」(black)文化(包括非洲、安地列斯、牙買加和美國黑人等),而嬉哈可說是賦予塗鴉藝術、街舞(le break, le smurf, 嬉皮)和 rap 音樂新活力的泉源。
塗鴉藝術原來自於街頭,某些生活於都會、近郊的社會邊緣人,這類藝術表現出一種透過繪畫的對話方式,對社會上的排斥、歧視提出強力的反擊。
B. Boys 是對名為 (Mouv’)(運動)這個運動裏的達人的稱謂,他們以塗鴉展現出社會上少數族群的抗議心聲,傳遞出「城市中一群被剝奪的人,創造出一種無須取悅、媚世的藝術形式」。
從紐約、費城、巴西到歐洲各國,塗鴉的功能從原本的劃分地盤、挑戰社會規範、爭取弱勢族群發聲空間,逐漸進入設計、媒體、電影、音樂、舞蹈、服飾等領域,發展成20世紀最重要的藝術運動,創造出國際性的新文化。並經由書籍與紀錄片席捲全球,有人稱為「都市傳染病」,也有人稱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藝術運動,已然進入設計、媒體、電影、音樂、舞蹈、服飾等領域,創造出一個國際性的新的文化運動。
自民國106年第三季開始,文化部特地開放塗鴉藝術家,藉由申請在特定地區與場所進行合法的塗鴉藝術創作,許多國內外塗鴉者都是真正在大學美術系出身的藝術家,畫作都有簽名,題材除了電影與時尚名人還有漫畫人物場景等,唯這些創作在經過一段時間便會消逝實屬可惜,於是我透過自己的視角將它紀錄下來,令其成為可永恒流傳的視覺藝術。